老一辈人经常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他们认为有些时候在过度卫生干净的环境当中,反而容易得病。那些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过敏的人群大都和吃穿太讲究有关。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那能挑三揀四,差不多就行,生活条件确实不允許,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每个孩子都长得虎头虎脑,个个生龙活虎。
      当然“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说法并不是说越脏越好它是按照客观现实来说的,对比的对象就是农村和城市里的孩子农村孩子可以喝冷水(啥事没有)城市的孩子喝冷水%80以上得得病。农村孩子用脏手拿东西吃一般不会有问题城市里的孩子娇气多了。


不干不净.jpg


      其实这个“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通过科学解释是免疫系统需要一个锻炼后成长强大的过程。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溺爱”会使免疫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敏感,甚至不堪一击。也许让身体适当接触些无害细菌,接受环境的适度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才会更“坚强”,身体会更健康。
      这类言论是免疫学当中很有名的“卫生假说”,主要指“在生命早期如果接触到一些外源性潜在的致敏物,有助于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生活在过度干净的环境中反而会导致免疫耐受产生缺陷,就会增加幼儿期之后患过敏性和自体免疫相关疾病的概率”。
      此学说的提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卫生革命之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学说理论都需要“对照现实”来考虑,不能片面看待。如果单纯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过敏性疾病就不去注意饮食和生活卫生,这个“后果”是无法控制的。也就是说如果通过接触一些微生物等有害物质来培养儿童的免疫力,其实也仅有一小部分儿童可能会提高对微生物的抵抗力,但更大一部分儿童只会反复生病,影响正常的健康状态。
      “卫生假说”本身存在很多问题,通过所谓的清洁根本不能让人们生活在无菌的环境当中,微生物无处不在,无论是空气携带、身体携带还是食物携带;降低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更多需要做到的是“勤洗手,保证身体、饮食以及多层面的清洁”,而不是理论学说中所谓的“单纯环境清洁”。
      其实这些仅仅看到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对某种单一微生物的反应,然而微生物的好坏(是否致病)无从得知,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知晓。
      对于致病微生物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假设免疫系统本身存在问题,那一旦感染甚至可能对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
      因此,维持或者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更应该依靠的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干不净可以增强免疫力”的说法万万不可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