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沐琛堂大药房买药的家长说:“医生,你看我家孩子,眨眼、噘嘴、做鬼脸,给他说了多少次了,不要这样,总是不听,怎么办呀?”

  苍池小编提醒您要注意了,这不仅仅是孩子“做鬼脸”,因为这也是抽动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孩子可能患有“抽动障碍”。

  首先,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抽搐、眨眼、噘嘴、耸肩、摇头、不由自主出声、清喉咙和大叫等)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孩子眨眼噘嘴.png


  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常以突然发生的、快速的、重复或交替出现的无目的、不自主的单一或多部位肌群收缩为特征。多见于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儿童,5~10岁儿童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3~5)∶1。

  抽动症状常从头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颈肩部,最后波及躯干及四肢。抽动形式也不固定,新的抽动形式可以代替旧的,或在原有基础上出现新的抽动形式。抽动症状时轻时重,一些因素可加重或减轻抽动。

  加重抽动的常见因素包括压力、焦虑、愤怒、惊吓、兴奋、疲劳、感染和被提醒;减轻抽动的常见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和睡眠。

  抽动障碍根据抽动的表现形式以及持续时间大致分为3种类型: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障碍常共患其他疾病,共患病率高达85.7%,如强迫性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障碍等,相当一部分患儿伴情绪障碍,共患疾病对于患儿的困扰往往大于抽动障碍本身。

  抽动障碍总体预后较好,多数患儿长大后可正常工作和生活。但一小部分患儿在成年后可能会有长期的抽动症状和共患病,这将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职业生涯。

  因此,早期识别与治疗抽动障碍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发现孩子“做鬼脸”不要忽视,要及时到医院就诊。